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提到:“周恩來同志是嚴于律己、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。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。我們要向周恩來同志學習,牢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,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,一身正氣,兩袖清風,自覺接受監(jiān)督,敬畏人民、敬畏組織、敬畏法紀,拒腐蝕、永不沾,決不搞特權,決不以權謀私,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共產黨人?!?/p>
“不靠關系自奮起”
作為國家總理,周恩來對晚輩十分愛護和關心,視如己出,發(fā)自真心地付出愛心愛意,這份親情更多地表現(xiàn)在他以身作則,嚴格要求他的侄兒、侄女等晚輩上。
周秉德是周恩來的侄女。由于父親周恩壽的職務低,分的住房就小,工資待遇又少,她們姐弟多,家里住不下,伯伯就讓她搬到他家里來住。
周秉德是最先住到中南海伯伯家的,因為新中國剛誕生時,經濟上還非常困難,所以,上到黨和國家領導人,下到一般基層行政工作者,他們都是只工作而不拿工資,實行供給制,每月僅發(fā)少量的津貼,在身邊的子女都由組織上安排他們的生活。周恩壽是多子女的家庭,津貼不高,他要養(yǎng)活孩子、照管好家庭,有一定的困難。
在周秉德印象里,伯伯平時工作非常忙,都是匆匆來匆匆去。雖然他工作忙,可對他們姐弟的教育從來都是嚴加管教,只要抓住機會,就會說上幾句話,“我雖然是總理,你們現(xiàn)在是普通學生,將來工作了是普通老百姓,自己的前途要靠自己奮斗?!?/p>
在行動上,他不僅要求周秉德與普通人一樣,遇到事情還不斷反復提醒她,時刻注意要當個平常人。據周秉德回憶,伯伯總是教育她和弟弟妹妹千萬不能搞特殊化。所以無論是讀書、參加工作或者其他方面,他們從沒借助周總理的特殊身份。
新中國成立前,周秉德的父親周恩壽從事黨的外圍工作。解放后周恩壽找到周總理商議參加工作的事情,周總理便告訴他說:“你的工作不應該由我來定,應由組織來定,你先去學校學習。”
后來,周恩壽進入華北革命大學。幾個月結束后,分配工作時,周總理跟分配單位領導交代:“他是我的親弟弟,分配他的工作應該職務要低,待遇要少。因為我們是共產黨,不能像舊社會那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,也不能像國民黨那樣追求高官厚祿?!?/p>
1964年8月,周恩來在外地的一些親屬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。周恩來抓住這次難得聚在一起的機會,抽空給大家開了兩次家庭會議。周恩來語重心長地教育晚輩要過好“五關”——思想關、政治關、親屬關、社會關和生活關。談話是在嚴肅和活潑相協(xié)調的氣氛中進行的。既有嚴肅的說理和批判,也不時夾雜著生動的對話或“插曲”。
周恩來對晚輩們的嚴格要求,使晚輩們受益匪淺。他們深切地感到“嚴”就是周恩來對他們的最真切的“愛”。于是,他們總結歸納出了十條家規(guī):
一、不準晚輩丟下工作專程看望他,只能是公差順路看看。
二、親人來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。
三、一律到食堂排隊打飯,有工作的自己買飯票,沒工作的由周恩來付伙食費。
四、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。
五、不準請客送禮。
六、不準動用公家汽車。
七、生活要艱苦樸素。
八、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讓別人代辦。
九、任何場合不能說自己和周恩來是親屬關系,不能炫耀自己。
十、不謀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
這些家規(guī)內容雖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,但卻體現(xiàn)了鮮明的原則性。
周恩來曾多次諄諄教導晚輩:“要否定封建的親屬關系,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,要不靠關系自奮起,做人生之路的開拓者?!?/p>
他還特別叮囑晚輩:“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系,都不許扛總理親屬的牌子,不要炫耀自己,以謀私利?!?/p>
所以,在周恩來的侄子輩以及第三代的登記表里,都找不到與周恩來的“關系”。周恩來還吩咐晚輩要將“不靠關系自奮起”這個準則代代相傳下去。